紐約洋基期待能在季後大肆補強,包括了幾位大咖球星Manny Machado、Bryce Harper,總經理Brian Cashman自然也不會放棄爭取紐約大都會強投Noah Syndergaard、以及日籍優質左投菊池雄星的機會。從隊形來看,洋基的板凳戰力仍舊不足,雖然在季中靠著交易獲得Luke Voit,他也成為了晉級季後賽首輪最關鍵的英雄人物。但在Didi Gregorius受傷,以及Greg Bird和Jacoby Ellsbury的不穩定性之下,洋基板凳仍需補強,尤其是左打者。另外,在清出自家可用之兵Ronald Torreyes後,洋基板凳上已經沒有一個可以頂替守二壘 / 游擊的球員了,在Gregorius回歸前,洋基勢必要找一名即戰力,甚至是可以直接吃下游擊手這一塊的球員,才能有效填補陣容缺口。
接著,從這兩點我們來思考一下洋基可以有怎樣的補強策略:(一)洋基的打線中,純右打真的超級多。(二)洋基球場的右外野牆非常、非常短。 也就是說,洋基主場對於左打者來說其實極為有利,某種角度來看,洋基主場甚至還有點類似科羅拉多洛磯的Coors Field。
現在大家應該已經了解為什麼洋基非常需要左打的主要原因,他們只要確實打到球,並打向右外野的方向,幾乎都有機會可以打出全壘打。另外,就是如果陣中的左打群不足夠,往往在後半段需要代打時,只剩下右打者能夠代打,這甚至會成為影響到輸贏的最終關鍵。 洋基純右打特多 洋基的打擊區明年會是什麼樣子呢?Aaron Judge、Giancarlo Stanton、Miguel Andujar都是很棒的右打者,
奧林匹斯
他們的成績也很突出,但明年球季就仍然會有75%的比例會是由右打站上打擊區或是左右開弓的Aaron Hicks。不過洋基也不是沒有左打,先發和板凳當中,
雷火體育
還是有Brett Gardner、Tyler Wade、Bird、Ellsbury這四名左打,
信用版是什麼
他們今年合計共繳出打擊三圍0.219打擊率 / 0.303上壘率 / 0.366長打率(Ellsbury因傷缺席整季,以三名打者計算)。看到如此慘淡的成績,
二十一點
就可以理解為何洋基寧願大量使用右打,而不要用狀況不佳的左打群。 洋基球場的右外野全壘打牆非常短 除了想要讓陣容平衡之外,洋基為什麼還想要更多好用的左打呢?想想洋基球場的右外野短牆,這絕對是一大重要因素。 左打的Didi Gregorius在洋基主場一共轟了49支全壘打並不是巧合,同樣令人驚訝的是,在過去的兩個賽季中,洋基主場竟然出現了40支350英呎或飛行距離更短的全壘打,僅次於太空人主場的42支。
以30支球隊的主場來看左外野、中外野、右外野,並把左打和右打分開後,得到180個的累積樣本(2017至2018年),哪個區塊最容易形成全壘打呢?不出所料,答案正是洋基的右外野,只要左打瞄準右外野就有機會挑戰成功,並變成一支全壘打。 長打率最高的外野位置和球場 【從2017至2018年止】 左打打向洋基右外野 → 0.853左打打向紅人右外野 → 0.835右打打向藍鳥左外野 → 0.826右打打向紅襪左外野 → 0.807右打打向太空人左外野 → 0.801右打打向老虎左外野 → 0.799 客觀角度來說,像是紅人主場一直被稱為打者天堂,而紅襪主場的綠色怪物雖然是打者夢魘,但卻是看球的樂趣之一,另外太空人主場的短牆則是讓打者來挑戰是否能夠準確打上觀眾席。 在洋基右外野部分,只顯示左打數據,所以仍不關Judge、Stanton、Gary Sanchez的事情,這樣的數據取決於Gregorius、Hicks、Andrew Benintendi等左打者。從這樣的長打率來看,以左打身份在洋基球場出賽並持續把球用力打向右外野是很有利的一件事。
綜合所有因素後,誰是最適合洋基的球員呢?我們以2017至2018年的數據資料為主,用50次擊球來衡量左打的表現,得出了142名球員,接著再由長打率由高到低排序,如以下列表: 長打率最高的左打者 【從2017至2018年止,
ATG戰神賽特
以50球為基準】 釀酒人Eric Thames → 1.230遊騎兵Joey Gallo → 1.035道奇Max Muncy → 0.984印地安人Jose Ramirez → 0.983運動家Matt Olson → 0.950雙城 / 響尾蛇Eduardo Escobar → 0.949大都會 / 光芒 / 皇家 / 勇士Lucas Duda → 0.941紅人Scooter Gennett → 0.940白襪Yoan Moncada → 0.926小熊Kyle Schwarber → 0.924洋基Didi Gregorius → 0.922 透過以上的長打率,再以自由球員身份來做區分,這當中只有Moncada和Duda能夠選擇,只不過這兩位球員的影響力對於洋基來說依然稍嫌不足。其實,就在Stanton來到紐約前,洋基曾經考慮過Kyle Schwarber,但當時Cashman希望Schwarber能夠天天去守左外野,這變成了最終交涉破局的關鍵(原本Schwarber預期擔綱專職一壘手和指定打擊)。
在這份名單上,有三名球員洋基也可以考慮看看,他們的打擊能力也都不差: Eric Thames
Thames先前在大聯盟發展不順,去到韓國職棒發光發熱後,在2017年與密爾瓦基釀酒人重新簽下大聯盟合約,更以單季31發全壘打的表現來證明自己還能打。儘管今年賽季因拇指和腿筋受傷而無法完整出賽,但仍舊用棒子來替球隊做出貢獻,繳出打擊三圍0.223 / 0.313 / 0.491、攻擊指數0.804、110 wRC+的成績。只要他一拉打,很容易可以把球轟出全壘打牆,如果洋基已經厭倦了Bird,或許他可以與Voit成為一對好夥伴。(還有,也許Daniel Murphy可能也適合來到洋基) Scooter Gennett
如果陣中的二壘手Gleyber Torres能夠移防至游擊區來彌補Gregorius的受傷空缺,那麼洋基也可以考慮策動交易換一名二壘手過來。洋基與紅人談過Gennett,他的合約僅剩一年,況且他慢慢也轉型成重砲手,實際上在過去兩個賽季當中,他的長打火力甚至超越了Machado和Kris Bryant。在Gennett擁有不錯的擊球品質、且長打率逐年提升的情況下,洋基主場將會是他的最首選。 Daniel Descalso
Descalso絕對是最被低估的球員之一,生涯作為三支球隊的替補內野手來說,Descalso的打擊表現並不算太出色,不過他近期仍嘗試改變自己的揮棒軌跡,並在擊球品質上加強。微調之後,他繳出生涯新高的單季13支全壘打、57分打點、跑回54分、上壘率0.353、長打率0.436,同時在今年的滾地球比率降至個人生涯新低的30%。如果他能來到洋基隊,勢必能夠暫時吃下游擊手的位置,並帶來不差的長打能力,而且他的經驗也能成為年輕球員的學習對象。 不過洋基顯然還是非常想得到Harper或Machado的其中一位。然而,每支球隊都需要左手打擊的板凳深度,
賓果賓果
如果擁有如此佔優勢的外野短牆,那麼球隊和球員就該好好的善用、利用它。 圖片來源:Zimbio、MLB資料來源:Fangraphs、MLB文章網址:值得考慮的三名打者影片來源:ML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