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全壘打型打者?

   棒球場上,最迷人的莫過於全壘打!  貝比魯斯雖然已作古多年,其生涯累計全壘打數也已非最高,但他在世界棒球史上的地位依舊不減。因為,他的全壘打實力在那個年代超出那時選手們一大截。全壘打好手永遠不缺球迷的。圖片來源:中職2013年球員卡  在中華職棒,也有些擅打全壘打的打者,我們稱之為全壘打型打者,那麼,何謂全壘打型打者呢?  就好比蝴蝶球投手其投蝴蝶球的比例一定要在各球種為最高,

DG真人

真真切切的以蝴蝶球為主要進攻武器,才能稱為蝴蝶球投手一樣;全壘打型打者當然一上場就打定要砍大支的,就算是對手要故意四壞也照揮不誤!  他們的進攻策略就是-「一棒擊沉」  但大支不是想砍就砍,也得有實力,那麼,到底怎樣才算有實力,生涯百轟?還是連續全壘打?或是最多再見全壘打?  我認為應該是擁有最高的全壘打產生速度,

QT電子免費試玩

因為只有穩定的全壘打輸出才能稱為全壘打型打者,偶爾幾年暴發的當然不算,現在列舉球迷心目中,最近幾年全壘打的代表人物,其全壘打產生速度的比較,

富遊娛樂城

讓大家有個概念,這裡的計算方式是以打數除以全壘打,可以看出該打者每多少打數就能產生一轟。 中職現役強打者全壘打產生速度一覽表 姓名 產出速度(打數/支數) 生涯總支數 王柏融 每12.3打數1支 9 高國輝 每14.5打數1支 71 陳俊秀 每18.6打數1支 27 陳金鋒 每18.90打數1支 119 許基宏 每18.94打數1支 17 林智勝 每19.6打數1支 207 張泰山 每24.1打數1支 289 林泓育 每25.9打數1支 88   由此表可看出,大約低標必須每26打數就能轟一支全壘打,方可稱為中職的全壘打型打者,若以一年450打數來說,其球員生涯必須每年穩定輸出17~18轟左右。  其實在林泓育之後,我還統計了彭政閔、林益全及好幾個統一獅的「大砲」,但林益全(29.8次一轟)、彭政閔(27.9次一轟)其實一般被認定為安打型,統一獅那幾位不太穩定,偶爾大爆發,之後又會沉寂一陣子,而且生涯總計30多次打數才會有一轟,也隔太久啦!故只統計到林泓育為止,並以他為低標。  記住啊!各位想進職棒的同學們,要當大支佬要能在職棒每年砍17支才行。圖片來源:中職1990年球員卡(派德股份有限公司製作)  不過,

DB多寶電子

莫忘職棒前球員們的豐功偉業,所以這裡繼續要統計一下三位退役百轟以上球員的全壘打生產速度: 中職退役全壘打名將之全壘打產生速度 姓名 產生速度(打數/全壘打) 生涯全壘打支數 鷹俠 每15.9打數1支 120 謝佳賢 每18.8打數1支 127 林仲秋 每22.5打數1支 162   林仲秋,沒話說了吧!他不叫全壘打型打者,什麼才是全壘打型打者,平均22.5打數有1轟,所以以林泓育的25.9打數做為低標應該是OK的。  其實我還統計了羅敏卿和廖敏雄,羅敏卿當年總冠軍戰7場6轟的事蹟實在太威,所以大家都視之為全壘打型打者,但他平均每37.1打數才有一轟,生產量太低,他能達成生涯百轟實在是因為職業生涯長(16年),而且打擊率高(0.305)。其生涯單季全壘打最多也才13支,從沒拿過單季全壘打王,反倒是拿過安打王,所以羅敏卿應該被視之為安打型打者。  看看當年他總冠軍戰多神勇,大家到現在都忘不了,以致於被視為全壘打型的,而且以他的體重……要跟人說他是安打型的也不太有人要信……  至於廖敏雄,每17.7打數就可有一轟,但生涯未達百轟,發生了什麼事情大家應該都知道,

RSG電子試玩

可惜了……  另外提供一個有趣的小數字,這些全壘打好手中,

現金版體驗金

身高最多的是183公分,BMI大多落在28~30之間,林仲秋雖然身高只有167公分,但BMI也約在29.8左右。  快到體重計上量量看你有沒有成為全壘打好手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