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羅地亞村隊啟示錄中國足球發展的必經之路

  來源:馬德興 德興社  
  記錄

  克羅地亞
  正在克羅地亞拉練的中國2001年齡段U22國奧隊參加與克甲12支隊伍的對抗賽截至五一國際勞動節期間已戰罷六場,戰績是1平5負,甚至還不如去年下半年出戰第一循環對抗賽時的成績。消息傳至國內,許多人開始懷疑國奧隊拉練的必要性,各種負面說辭不斷。記者跟隨國奧隊采訪也已經有一段時間,面對質疑,記者只是感慨:如果連克甲隊伍都能夠不斷擊敗,中國足球也不至于淪落到這種地步,何必還要組隊到歐洲拉練?在隨隊采訪的過程中,記者所關注的并不只是一個“結果”,尤其是此番五一節期間跟隨國奧隊前往南部參加對NK扎戈拉隊的一場友誼賽,感觸更為深刻。某種程度上,如果中國最基層能夠有像扎戈拉這樣普及的俱樂部,中國足球也就早進世界杯了!而且,我始終相信,像扎戈拉俱樂部的模式就原本應該是中國足球的發展方向。
  1
  村一級的職業隊

  因為要參加與杜格普利耶隊(前譯為杜戈波利杰隊)的第五場克甲對抗賽,從薩格勒布到該隊所在的位置差不多乘坐大巴需要4個半到5個小時,國奧隊提前一天就從薩格勒布的駐地出發,前往杜格普利耶附近的小鎮索林休息一晚,第二天比賽結束后再休息一晚。然后,在返回薩格勒布的途中,前往一個名為烏內西奇(Unesic)的地方與當地一家名為“NK扎戈拉(NK Zagora)”的俱樂部球隊進行一場友誼賽。這場比賽是隊伍自行聯系的,目的是讓沒有出場參加對杜戈波利杰隊比賽或替補出場時間較短的球員也有比賽鍛煉機會。
  從索林所在的酒店出發,乘坐大巴差不多1小時10分鐘左右,最終抵達烏內西奇。一路上,大巴車就是在各種山路上顛簸,說山又不像,畢竟沒有那么高聳,稱之為丘陵或許更為合適。朝窗外望去,到處都是灌木或雜草,偶爾見到住房,也幾乎全部是用石塊搭建起來的。更令人感覺不可思議的是,從下榻的酒店出發到最終抵達目的地,一個多小時的車程中,記者就在大巴車里見到路過的兩輛小車,除此之外,連一個行人都未曾見到。

  因而,記者在想:這是像是要去參加足球比賽的地方么?直至在一個小轉彎口見到一張NK扎戈拉隊的全家福,并見到寫有烏內西奇地名的標志牌,記者才想著應該是到地方了。
  當大巴車最終在球場邊停下、記者走下大巴車時,眼前的場景著實令記者感覺不可思議。俱樂部主席帕伊奇帶著幾名工作人員早早地在俱樂部駐地等候國奧隊的抵達。一路上,似乎也就是在球場這一塊地方算是一片平地。但就是在這片平地上,居然有一片正規的標準足球場地,而且有幾幢平房,據稱就是俱樂部的辦公地及球員更衣室等。而在俱樂部旁邊,還有一所由當地政府建造的一所三層樓高的小學。

  據了解,烏內西奇其實僅僅相當于國內的一個村。按照克羅地亞的行政區劃,克羅地亞分為薩格勒布大區和20個縣(county),也就是類似于國內的“省市自治區”。往下根據面積大小以及人口多少,分為“市(city)”、“鎮(town)”、“自治區(Municipality)”,但這三個行政區劃級別屬于平級。整個克羅地亞21個縣區共有127個市、429個自治區。而烏內西奇自治區所屬的希貝尼克-克寧縣共有2個市、3個鎮、15個自治區,距離這個縣的縣府希貝尼克開小車差不多半個小時的路程。
  烏內西奇自治區的總面積約188平方公里,總人口為1500多人。如此人口稀少,也難怪記者一路上很少能夠見到當地人。扎戈拉足球俱樂部就是這個自治區內的唯一一家俱樂部。而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家俱樂部成立于1948年,至今已有75年歷史,比國內任何一家俱樂部的歷史都要長!盡管該俱樂部的一線隊這個賽季參加的是克羅地亞第四級別聯賽,但主要是因為克羅地亞足協從2022年6月份開始對克國國內聯賽進行大調整,將原先的第一級別甲級聯賽改造為超級聯賽,而部分原第一級別聯賽隊伍加上原來部分第二級別聯賽隊伍,調整為甲級聯賽;以此類推,原來第三級別聯賽便成為了第四級別聯賽。在本賽季之前,扎戈拉隊長期參加的是克國第三級別聯賽。本賽季雖然是參加第四級別南部組的比賽,但目前積分遙遙領先,重返第三級別聯賽在望。
  就是這樣一個只有1500多人的小地方,能夠養一支第三(四)級別聯賽的職業隊伍,當然令記者感慨。跟隨到這里參加熱身賽的國奧隊,前后在此地滯留加起來也只有不到四個小時,但卻令記者對克羅地亞足球緣何能夠連續獲得2018年俄羅斯世界杯賽亞軍、2022年卡塔爾世界杯賽第三名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與認知。
  2
  五臟俱全的“麻雀”

  盡管只是一家類似于國內村辦的小足球俱樂部,但據俱樂部主席帕伊奇介紹,俱樂部除了他本人擔任主席外還有副主席,另有體育總監、技術總監等各個純足球領域職務的專業人員,而在俱樂部負責日常工作事務的都是當地看上去像是已經退休的老居民。除了體育總監、技術總監、主教練、教練等外聘人員有基本的工資外,這些俱樂部的工作人員大多數屬于志愿人員,只有象征性的報酬。因為在這些工作人員看來,俱樂部就像是自己的“家”,因而也就不在乎報酬。而且,這幾名工作人員都是住在周圍,白天到俱樂部這邊來干活,維持俱樂部的日常運轉,晚上則回自己的家中。
  整個俱樂部的駐地就三幢平房相連,而且相互間是打通的,其中兩幢當作更衣室,分別屬于主隊與客隊,靠近球場的一幢則屬于辦公室。走進俱樂部辦公室,也就差不多30平米左右的辦公區域,除了一張會議桌外,辦公室內的陳列和擺設相當簡單,電視機是國內差不多20年前較為流行、如今基本淘汰的那種彩電,甚至還有一臺老式打字機,此外還有一臺在國內早就屬于淘汰行列的臺式電腦。不過,一堆獎杯還是很吸引記者的眼球。而且,不僅辦公室里有獎杯,在主隊更衣室里也放著不少獎杯。

  據稱,在扎戈拉俱樂部75年的歷史上,該隊曾10次獲得希貝尼克-克寧縣的杯賽冠軍,獲得該杯賽冠軍的隊伍可以參加克羅地亞足協杯賽。迄今為止,該隊在足協杯賽上的最好成績是2007-08賽季殺入全國八強,在那個賽季的1/4決賽中與克羅地亞豪門俱樂部薩格勒布迪納摩隊激戰兩回合,盡管以2比7失利,但能夠兩度攻破克國最強隊伍的球門,著實夠這個俱樂部以及所在地區的人們自豪的,這頗有些類似去年國內足協杯賽第二輪比賽中,北京國安隊輸給寂寂無名的縣級俱樂部涇川文匯隊的意思。所以,俱樂部有這么多獎杯也不奇怪,更何況還有青少年隊伍所參加的一系列比賽所取得的各種獎杯。
  讓記者更感慨的是,在獎杯的背后就是一臺洗衣機,球隊訓練或比賽后換下的衣服,由俱樂部的一名老工作人員負責開機清洗。當中國國奧隊與扎戈拉隊在場地進行比賽時,記者在中場休息時走進辦公室,就見到一位老人在收拾。而在洗衣機上方,放著使用過的守門員手套。當國奧隊剛剛抵達、參觀這個俱樂部時,兩名守門員見到使用過的守門員手套時,

娛樂城app

邊看邊感慨道:“都這么破舊了,還舍不得扔啊?”

  的確,扎戈拉俱樂部的條件確實很一般。走進該隊的更衣室,記者見到很多比賽服上的號碼都是用膠布粘的,而且一看衣服上的皺褶,就可以知道衣服已經不知道用了多少年了,但卻歸置得相當齊整。盡管與國奧隊的比賽僅僅是一場熱身賽,但整個管理不亞于記者先前所到過的歐洲豪門球會。從主隊的更衣室來到國奧隊將使用的更衣室,同樣很簡單,而且面積也不算大,但同樣收拾得整整齊齊,而淋浴、衛生間等相關的配套設施也算是比較齊全的。
  走出更衣室,對面就是俱樂部所開設的一個小酒吧。記者注意到,盡管是一場友誼賽,但對方還是專門繪制了一張宣傳海報。在酒吧里,還專門設立了一個球迷商店,雖然商品不多,就只是球衣、圍巾,

熊貓體育

但卻是俱樂部文化建設中的一部分。這其中,目前在該隊效力的前克羅地亞國腳德拉戈·加布里奇所穿的77號球衣以及兩年前從哈杜克·斯普利特隊轉會加盟的博季奇所穿的88號球衣作為俱樂部形象代表被掛在墻上。這兩人都在對陣國奧隊的比賽中首發出場。

  更令記者吃驚的是,俱樂部還專門印制了這場熱身賽的門票,票價為3歐元,記者親眼見到當地的一名球迷在酒吧內掏錢購買門票。而隨著比賽開球時間的臨近,俱樂部的工作人員更是在看臺入口處設立了售票點。每一名上看臺的球迷都很自動,掏錢購買門票。
  3
  與中國足球淵源

  中國傳統文化中“大”的概念根深蒂固。所以,對歐洲足球總是喜歡所謂的豪門;看球也是要看豪門球隊的比賽;赴歐洲留洋、踢球也是非豪門不去。對歐洲的中小俱樂部甚至不屑一顧,“太土了”、“掉價”是普遍的反應與評價。而且,國內建造足球場地,也是非要追求豪華,外表必須要“好看”、要“講究”,

QT電子仙境傳說

而對于足球場最為核心的——草坪,則基本是能夠對付一下就可以了,“不就是鋪個草、踢個球嗎?哪有那么多講究?”所以,一個足球場的建造,大部分資金用于追求“好看”上了,于是,國內經常聽到“菜地”一說也就不足為怪了。
  但扎戈拉作為一個小俱樂部,和歐洲眾多中小俱樂部一樣,

DB電子老虎機

體育場的建造非常簡單,除了一片標準的足球場外,兩側的看臺屬于最基礎的。而且,即便是所謂的“主席臺”也是極為簡單,與國內那種根深蒂固的“階層概念”相去甚遠,沒有所謂的主席臺、貴賓看臺,即便是自治區政府領導親自到現場觀戰,也是和普通球迷坐在一起。

  不過,當國奧隊與扎戈拉隊的比賽開始后,記者留意到在主席臺一側的看臺上,還有人架起了單機的攝像機。一打聽,原來是當地借助油管設立的電視網派出兩人對比賽進行了現場錄制,據說準備在事后要播放比賽錄像。而且,由于中國國奧隊是俱樂部成立75年以來第一次到這里參賽的中國球隊,甚至國奧隊中的所有成員是有史以來第一批抵達這里的中國人,

麻將發了

不止是俱樂部,即便是當地自治區政府也是相當重視。所以,俱樂部的主席會親自到大門口來迎接國奧隊。
  在足球場的周圍,還有籃球場、五人制足球場(人工草坪)等其他配套設施。由于整個俱樂部只有一片場地,所以,除了參加正式比賽在這片場地外,一線隊的日常訓練也是在這個場地。令記者驚訝的是,雖然NK扎戈拉本賽季只是一家參加第四級別聯賽的俱樂部,但除了一線隊外,還設有U19、U17和U15三支梯隊,三支梯隊日常也在這片場地上進行訓練、比賽。據俱樂部主席帕伊奇介紹,目前俱樂部已經有擴建計劃,計劃再建一塊標準足球場,而且當地政府已經批復同意,估計年內就將全面啟動建造。

  不過,更令記者感慨的是,據帕伊奇介紹,就是這樣一個四級聯賽俱樂部,除了有自己的三級青少年梯隊外,還專門開設了一家足球學校,從幼兒園開始一直到初中畢業即15歲左右,招收各個年齡段的小球員。不過,由于烏內西奇所處的地理位置相對較為偏遠,且人口基數相對不大,所以這所足球學校并不是設立在烏內西奇自治區內,而是設立在附近的斯普利特市內,并參加當地縣足協所組織的青少年聯賽,因而,小球員來源也基本以當地的小孩為主,或者是出生在烏內西奇、但目前生活、工作在斯普利特的原著人。因不在烏內西奇自治區內,因而記者也就沒有機會去這個足球學校看看。
  說起來也很有意思。就在出戰扎戈拉隊的前一天,國奧隊曾在索林與克甲球隊杜格普利耶隊進行對抗賽時,國奧隊主教練成耀東在2003年擔任上海中遠國際隊主教練期間的外援、來自克羅地亞的伊萬·布拉特(Ivan Bulat)專門趕到現場觀看國奧隊的比賽。伊萬目前擔任克超俱樂部希貝尼克俱樂部的足球總監,而先前就曾在這個扎戈拉俱樂部工作過。當俱樂部主席帕伊奇了解到伊萬·布拉特曾是成耀東手下的球員時,拿起手機馬上打給了伊萬,而伊萬告訴帕伊奇自己正在前往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的路上,無法到俱樂部來陪同。據帕伊奇介紹,差不多半年前已退役的光頭中鋒澤利科·薩布里奇在回到克羅地亞加盟扎戈拉隊之前,就曾經在中國的職業俱樂部球隊效力過,“不過,我并不清楚中國的俱樂部名字。”
  4
  一年經費30萬歐

  經營這樣一家職業俱樂部一個賽季究竟需要多少經費?這顯然是記者更為關注的。俱樂部主席帕伊奇明確表示不超過30萬歐元(折合人民幣228萬元),這個賽季雖然是參加第四級別聯賽,但俱樂部的目標就是要重新回到第三級別聯賽,而且先前在參加第三級別聯賽期間,俱樂部一個賽季的運營經費基本在20多萬、30萬歐元之內。數字一出,

百家樂賺錢

不管是國奧隊教練組成員與管理團隊成員,還是一旁聽介紹的記者都大吃一驚,因為所有人都很清楚:這個賽季已宣布退出中超行列的昆山FC俱樂部,當年參加中乙聯賽時,一個賽季就燒了1億元人民幣不止,相當于克羅地亞同級別俱樂部將近50年的運營總成本,中國足球“金元時代”的瘋狂由此可見一斑!于是,中國職業足球難以為繼恐怕也就可以想象了。
  據帕伊奇介紹,俱樂部一線隊最大的支出還是球員工資,但隊內工資最高的是一個月2000歐元(折合人民幣15000元),而且這樣的球員只有極個別球員,更多的是1000歐元或800歐元,最低的則只有一個月500歐元,而且主要是以剛剛進入一線隊的年輕球員為主。盡管俱樂部專門聘請了足球總監、技術總監、主教練等,但這些專業人員的工資待遇也不高,基本都是800到1000歐元之間不等。除了工資外,盡管也有獎金,但一般都是每場幾百歐元不等,少則兩三百、多則三四百歐元,而且是全隊分享。像國內一場中乙比賽五六十萬元人民幣(折合6.5萬到7.8萬歐元)起步的獎金,在帕伊奇看來是完全沒法想象的。除此之外,俱樂部的支出就是日常的交通費用等。

  整個運營經費中不僅包括一線隊,還包括U19、U17和U15三支梯隊,這些梯隊的小球員也是按俱樂部擬定的規定進行正常訓練、比賽,俱樂部也承擔相關費用。當問及是否收費時,得到的回答是:只是象征性,一個月也就是二三十歐元。帕伊奇表示,不止是扎戈拉,所有參加第四級別甚至包括更低一級如縣級聯賽(相當于國內各省自行組織的省內最高級別的聯賽),俱樂部也全部都設有梯隊。[按此初略計算,參加克羅地亞第四級別聯賽按地理位置分五個組、總共74家俱樂部,假設每家俱樂部都只有U19、U17、U15等三支梯隊,三個年齡段就已各有74支球隊了。如果再加上12家克超、12家克甲、16家克乙等40家俱樂部的同樣三級梯隊,僅四級聯賽的U19梯隊就有114支。于是,克羅地亞足球的基礎以及普及程度就由此可見到了何種程度。再回過頭來看看中國國內同年齡段的基礎情況,為什么中國U22國奧隊在克羅地亞期間一勝難求?答案似乎也就不言而喻了。]
  當然,記者更感興趣的還是俱樂部的收入來源問題。帕伊奇表示,最主要的收入來源還是依靠贊助商。像胸前廣告“MAPA-3”據了解是一家位于希貝尼克市的電器商店,但贊助金額一年不超過8萬歐元,但具體數字沒有透露。此外還有眾多小贊助商,有一年出資1萬歐元的,也有幾千歐元等,場地周圍的廣告牌不少。“當然,當地政府部門每年也有部分資金投入,但經費不多,更多地只是象征性的。”帕伊奇介紹道。這其實與記者先前所到過的其他歐洲國家的情況相類似,尤其是眾多中小俱樂部,一年的運營經費也是10多萬歐元或20多萬歐元,俱樂部所在地的政府會給予各種支持,每年都會有部分少量的經費,因為這些經費是當地政府作為俱樂部展開青少年培訓的扶持經費,納入到文體教育范疇之中。此外,政府會允許俱樂部開設咖啡館、或開設一個小加油站,收入也是作為俱樂部的運營經費。這與國內動輒索要上百萬、幾千萬的資金,或者是索要大型項目、或是各種所謂的優惠政策是完全兩個不同的概念。

  據帕伊奇介紹,目前規劃新建的一個球場除了俱樂部目前正在籌措資金外,當地政府部門也將出資參與其中,而且克羅地亞足協也將拿出部分資金支持俱樂部的場地建設工作。球場建成后將完全交給俱樂部負責運營、管理,這也算是政府對俱樂部的一種扶持和支持。
  讓記者好奇的是,比賽結束后,記者來到俱樂部的辦公室,見到兩名工作人員正在算賬,一位在點錢數,一位在記賬。記者隨口一問:“這些錢是什么錢?門票收入么?”工作人員毫不掩飾,將自己所列的當日收支清單給記者看,并告訴記者:這場比賽總共售出門票80張,收入為240歐元。另外,還有會員捐贈,當天共有4位捐贈,累計為307歐元。“捐贈”一說令記者有些不解,對此,一名工作人員對記者解釋道:盡管扎戈拉俱樂部所在的烏內西奇地方不大,人口也不多,但俱樂部迄今為止擁有的會員超過400人[也就是相當于當地每4人中就有1人是該俱樂部的會員],這些會員除了每年交會費外,日常經常會拿出零錢來無償資助俱樂部,因為他們覺得俱樂部就是自己的家。
  這令記者頗為感慨,這些錢并不是什么大錢,甚至放在中國,有可能是絕大多數俱樂部根本就看不上的,但俱樂部會員類似在這場熱身賽中拿出幾十歐或100多歐元,下一場比賽時又拿出些,對俱樂部而言,日積月累,或許也是一筆不小的收入,可以維系俱樂部的日常開支。就以與中國國奧隊的這場比賽為例,門票收入加上會員或球迷捐贈,累計為547歐元,這就已經可以頂一名年輕球員一個月的工資了。而在比賽結束后,到場觀戰的球迷直接在酒吧消費,酒吧屬于俱樂部自己經營的,收入也是用于補貼俱樂部的日常開支。這才是真正意義的以球養球、球迷養活俱樂部!歐洲的中小俱樂部依靠球迷生存,而在國內,這恐怕是根本就不可能想象的。就以中超俱樂部為例,不少俱樂部其實是“倒貼”在養著所謂的“球迷”。

  于是,一家克羅地亞俱樂部一個賽季200萬元人民幣基本就可以維系一年,像扎戈拉俱樂部能夠生存75年,似乎也就很容易理解了。而中國的職業足球就是靠“燒錢”,建立在個人或公司(企業)是否有錢的基礎上,無法形成真正意義上的百年俱樂部也就再正常不過了,因為中國的職業足球俱樂部根本就不是建立在社區基礎之上的。
  在滯留扎戈拉俱樂部期間,國奧隊的助理教練德維爾德在參觀完俱樂部后也是感慨萬千,比利時足球雖然也是很普及,但卻沒有像扎戈拉這樣建造在山溝里的足球俱樂部。而國奧隊助理教練侯志強也跟他開玩笑道:“你現在知道比利時隊在世界杯賽上的成績為什么不如克羅地亞隊了吧?”而德維爾德則是無言以對。
  記者則是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中國足球要發展,并不是國家隊進軍世界杯或者是爭取一個亞洲冠軍就行的。那是行政官員在現行的成績觀、政績觀思維方式下的評判標準。但是,如果按照中國的行政區域劃分,在“省級、地級、縣級、鄉級”四級行政管理體系下,如果以縣級為單位,全國現有的2844個縣級行政區,每一個縣級行政單位都能夠建一個類似于烏內西奇自治區內的NK扎戈拉的足球俱樂部,全中國就有2800多家俱樂部,一家俱樂部假設一年的運營成本也能夠維系在200萬元人民幣左右,則足球在中國的普及程度將達到令人無法想象的程度。[克羅地亞目前有七級聯賽,俱樂部總數在千家左右。]或許到那個時候,中國足球也就真正崛起了,也就在亞洲足壇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了,進軍世界杯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而不是像過去七八年那樣,校園足球和職業足球都“燒錢”無數,拼命追求眼前的成績和政績,當金錢不再時,如今剩下的就只是現在中國足壇的一地雞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