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迷基礎「中信化」興農陷信任危機


娛樂城評價

本帖最後由 will399 於 2012-4-18 21:29 編輯

今年球季中華職棒票房下滑情形十分明顯,

娛樂城註冊送

第一周3場比賽平均每場觀眾人數達7,375人,
第二周單周平均每場觀眾人數3,013人,第三周單周平均2,705人,第四周單周平均2,741人
,到了第五周單周僅剩2,323人,用「坐溜滑梯」來形容中職票房滑落情形還蠻貼切的。

其中所謂的「票房毒藥」非興農牛莫屬,其實不用看數據,有到現場看球或收看電視轉播
的球迷應該不難發現,無論是興農牛在臺中主場或是到外地作客,坐在牛隊看臺球迷群總
是稀稀落落的,看過興農牛從剛開始百廢待舉到一度人氣鼎盛,再到如今門可羅雀的牛迷
,內心應該感到不勝唏噓。

1996年興農牛從俊國熊手中接下經營權,做為一支職棒年輕球隊,球迷基礎不穩固,加上
戰績不佳,

老虎機遊戲

接手前幾年興農牛人氣名列中華職棒倒數幾名,牛隊一度成為票房拖油瓶,這
個窘境在2000年出現轉機。

1999年底味全龍及三商虎解散,隔年張泰山、葉君璋及林仲秋投靠興農牛,吸納為數眾多
的龍迷及虎迷,牛隊球迷基本盤擴增,到了2002年蔡仲南及2003年陽建福的先後加盟,牛
隊戰績及人氣瞬間由黑翻紅,2004、2005年牛隊二連霸達到鼎盛,國家隊也一度以興農牛
球員為主體,以往那支票房拖油瓶的球隊,當時已翻轉為其他球隊必須仰賴興農牛這支人
氣球隊的鼻息,票房雨露均霑。

當年興農牛人氣瞬間爆增,靠的是一批有實力、有故事的人氣球星撐起這一支球隊,例如
「練習生傳奇」曾華偉,精神指揮塔葉君璋,麻雀變鳳凰的張泰山,1999亞錦賽一戰成名
的蔡仲南,紅極一時的張家浩,鬥志一流的郭勇志,他們當中每個人都擁有一群忠實粉絲

但是看看他們受到興農球團怎麼樣的對待吧。2008年擔任牛隊隊長的張家浩受球團冷遇,
球季結束自請離隊;2009年季中興農球團無預警讓渡曾華偉及郭勇志;2009年球季結束蔡
仲南黯然離開球隊,球團並沒有為他舉辦引退儀式;同一時間葉君璋也被球團釋出,牛隊
放話要求其他球隊不得吸收葉君璋,引發軒然大波;到了2011年球季結束,張泰山被賤價
賣到統一獅,

真人21點

成就獅隊「山基打線」,

17娛樂城

成為壓垮牛迷信任基礎最後一根稻草,可以說上述
每一個動作,無形間破壞了球團和牛迷之間的信任感,這種信任感,是球團之後付出再多
努力也換不回來的。

這就讓人連想到當年的中信鯨。中信鯨在進軍職棒幾年後陸續網羅郭李建夫、鄭昌明、宋
肇基、楊松弦、紀俊麟等國手級球星,戰績和人氣都獲得一度程度提升,當然這樣的提升
無法與興農牛二連霸相提並論,不過1999到2003年中信鯨人氣不算太差,也有一批穩固的
鯨迷基本盤。

然而後來郭李建夫、宋肇基、楊松弦、洪啟峰先後因故離隊,球團也沒有向球迷說明事情
原委,鯨迷基礎開始流失,球團一些政策讓人看不見未來,雖然中信鯨極力培養新生代球
員,球員當中不乏國手資歷顯赫者,但人氣始終無法拉擡,之後假球案爆發,決定了中信
鯨的命運。

現在進場看興農牛比賽的牛迷們,和最後幾年中信鯨進場的鯨迷們相比,並不會超出多少
,這是很大的警訊。

不可否認,這幾年興農牛砸大錢簽球員,花錢請設計公司設計商品球衣吉祥物,推出一系
列促銷活動,並刻意營造林晨樺「選秀狀元對決榜眼」的話題,可以看出牛隊的用心,但
球團砍掉資一批深明星球員,致力於培養年輕球員的同時,並實行全本土化政策,

運彩投注

大破大
立的決心勇氣可嘉,可曾想過牛迷真實感受?就像一個人已經喝習慣原味的可口可樂,硬
要他喝「香草可樂」,然後說︰「香草可樂好喝,別再喝可口可樂了吧。」可樂依舊是可
樂,但口味已質變。

牛迷當中很大一部份是因為泰山來到牛隊,或某一個明星球員才喜歡牛隊,並不是非挺牛
隊不可,當泰山或明星球員離隊,而且是被球團以粗暴手段對待,那麼許多球迷就再也不
會進場看牛隊比賽了,現在球團高層與其一直納悶「牛迷跑到哪裡去了?為什麼不進場看
球?」倒不如盡速修補球隊與球迷之間的裂痕,認真傾聽球迷心聲,這比辦再多活動、花
錢簽再多年輕球員都還要實際。

資料來源 : 特約作家Ramos

心得 : 再華麗的包裝,也掩蓋不了做過多少惡質的事情,球迷的眼睛是雪亮的,哼 !,